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马琳 临沂报道
在临沭县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的队伍里,有一个特殊的身影,她虽然身有残疾,但却和众多志愿者一样,始终热爱公益,乐于助人,她就是出生于临沭县石门镇徐庄村的薛松。多年来,薛松坚持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帮扶了三名乡村的孤困儿童,拖拽着残疾的左腿陪伴着孩子们成长,用自己的爱和真诚让三个孩子一见到她就高兴的喊“妈妈”。
热心公益 传播大爱
薛松因小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了残疾,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让她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幸运的是她身边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包括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始终关怀着、照顾着她,也正是因此真诚善良的种子深埋在了她心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薛松从自己的朋友那里知道了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这个公益组织,在团长李宝艳的带领下去到孩子们的家里进行了实地走访,她发现这些孩子们因为父母长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也已年事已高,和同龄孩子相比,缺乏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和学习情况都不尽如人意。看着眼前一个个幼小的身体、一双双孤独的眼睛,薛松感到十分不忍,也就在此时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薛松:“因为我从小就收到了很多来自别人的善意,所以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总觉得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她们,为她们的健康成长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团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真心的关爱。”
真心陪伴 “妈妈”来了
一开始听到薛松的想法时团长李宝艳是拒绝的,因为考虑到薛松左腿不便的实际情况,本身也是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但经过薛松一次次的申请和说服,李宝艳最终被她的诚心打动,同意了她的加入,于是让她接触了第一位帮扶对象,一位11岁的小女孩。
小女孩三岁时爸爸因病去世,妈妈改嫁后再也没来看过她,平时只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女孩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在帮扶的过程中,薛松经常开一个小时的车来到女孩家里,带着买给她的学习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陪她写作业,教她做家务。慢慢的,女孩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原本乱糟糟的屋子逐渐变得整洁、明亮,人也越来越自信,以前学校里任何集体活动她都是躲在角落里不愿参加,现在都积极参加了,和同学们说说笑笑打成一片,期中考试的成绩也进步了几十个名次。
女孩每次听见薛松的车声在门外响起时,都会飞快地从屋内跑出来,然后紧紧地抱住薛松,开心地喊:“妈妈你来啦!”这让薛松内心感到十分幸福与满足,她用爱和真诚取得了一个孩子全部的信任和依赖,薛松曾问孩子:“你为什么想喊我妈妈呀。”“因为这样我就有妈妈了,就有人疼我了。”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薛松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她明白孩子真的太缺少也太渴望母爱了,同时也让薛松意识到自己所做事的重要意义,正是这一声声源于对母亲的呼唤,愈加坚定了她想要帮扶孤困儿童的心。
爱心接力 尽职尽责
怀着想要帮助更多孩子的心,薛松又接触了一对姐妹。姐姐十四岁,妹妹九岁,同样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年迈的奶奶身体也不好。薛松刚去姐妹俩家的时候,姐姐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性格逐渐叛逆,不肯听奶奶的话,面对薛松的到来不仅不理不睬甚至还怀有敌意。但薛松依旧将她们当成自己的亲女儿来疼,一边耐心地和她们进行沟通交流,一边趁着放假期间,带她们去附近的景点游玩,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但在她们的相处过程中,薛松也有严厉的一面,那就是孩子们偷懒不想学习,或者房间又弄的乱七八糟的时候,“这是我给你们布置的任务,等我下次来到时候一定要完成,好不好。”每当这时,姐妹俩都会乖乖地点点头。就这样,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中,姐妹俩变得积极乐观、知恩感恩,重新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姐妹俩的奶奶常年腿脚不好,后来在薛松的帮助下顺利去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奶奶的腿恢复了不少,走起路来也稳了很多。奶奶对薛松点点滴滴的付出都看在眼里并感激不已:“这是我亲闺女啊,我们家真是多亏了她。”“我长大了以后一定好好孝顺妈妈。”这是姐妹俩异口同声的心愿。
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让更多的爱洒满人间。手牵手志愿者服务团一直秉持这样的原则,团长李宝艳也经常鼓励孩子们说:“我们虽然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但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依然可以改变命运。就像薛松阿姨一样,虽然她身体有残疾,但是她依然自信又阳光,而且还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薛松阿姨一样优秀的人。”薛松在帮扶的过程中不仅用心陪伴孩子,帮助她们走出内心的阴影,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维护住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更可贵的是她对孩子们不仅有爱和关心,还极力地为她们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人生精神。虽然她身有残疾,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始终在她身上闪耀;也正是她三年来的坚持不懈,才让孤困儿童们重新拥有了一个健康的童年,让“山东好人”四个字的背后充满了浓浓的“母爱”。